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,是一种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的疾病。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。
典型的是急性起病、全身疼痛、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。本病具有自限性。
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,是RNA病毒,分为甲、乙、丙三型。本病的流行特点是:突然发病、发病率高、迅速蔓延、流行过程短但能多次反复。流行以冬春季节为多,大流行主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。
1.传染源
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,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,病初2~3日传染性最强,体温正常后很少带毒,排毒时间可长达病后7天。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、口涎、痰液中,并随咳嗽、喷嚏排出体外。
2.传播途径
经呼吸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,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,通过说话、咳嗽或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,易感者吸入后即能感染。
传播速度取决于人群的拥挤程度。
3.易感人群
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,与年龄、性别、职业等都无关。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,同型免疫力通常不超过一年,流感病毒三个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。病毒变异后,人群重新易感,故可反复发病。
潜伏期一般为1~3天,最短数小时,最长4天。
(一)单纯型流感
常突然起病,畏寒高热,体温可达39~40℃,多伴头痛、全身肌肉关节酸痛、极度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,常有咽喉痛、干咳,可有鼻塞、流涕、胸骨后不适等。
颜面潮红,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。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,多于发病3~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,全身症状好转,但咳嗽、体力恢复常需1~2周。
(二)肺炎型流感
主要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,多见于老年人、儿童、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。
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,剧烈咳嗽、咳血或脓性痰,呼吸急促,肺部可闻及湿啰音。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。痰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,可分离出流感病毒。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。
(三)中毒型流感
表现为高热、休克、呼吸衰竭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等严重症状,病死率高。
(四)胃肠型流感
除发热外,以呕吐、腹痛、腹泻为显著特点,儿童多于成人。2~3天即可恢复。
(五)特殊人群流感
1.儿童流感:发生在流感流行季节。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,主要症状为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鼻塞及咽痛、头痛。
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,可出现高热惊厥。
新生儿流感少见,但易合并肺炎,常有败血症表现,如嗜睡拒奶、呼吸暂停等。
2.老年人流感:65岁以上流感患者为老年流感。
因老年人常存有呼吸系统、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,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较重,病情进展快,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。
3.妊娠妇女流感:中晚期妊娠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发热、咳嗽等表现外,易发生肺炎,迅速出现呼吸困难、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导致流产、早产、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。
4.免疫缺陷人群流感: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、艾滋病患者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,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流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。由于易出现流感病毒性肺炎,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呼吸困难及发绀,病死率高。
1.细菌性肺炎
流感患者出现高热、剧烈咳嗽、脓性痰、呼吸困难,肺部湿性啰音及肺实变体征。外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,以肺炎链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,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,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。
2.其他病原菌感染
所致肺炎包括衣原体、支原体、嗜肺军团菌、真菌(曲霉菌)等,对流感患者的肺炎经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时,应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。
3.Reye综合征(瑞氏综合征)
见于14岁以下的儿童,尤其是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物者。主要表现为退热后出现恶心、呕吐、继之嗜睡、昏迷、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,肝大,无黄疸,脑脊液检查正常。
4.心脏损害
心脏损伤不常见,主要有心肌炎、心包炎。可见肌酸激酶升高、心电图异常,而肌钙蛋白异常少见,多可恢复。
5.神经系统损伤
包括脑脊髓炎、横断性脊髓炎、无菌性脑膜炎、局灶性神经功能紊乱、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(吉兰-巴雷综合征)。
6.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
在流感中罕见。主要症状有肌无力、肾衰竭,CK升高。
1.血常规检查: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,淋巴细胞增高。
2.病原学相关检查
(1)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染法检测抗原: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,用荧光或酶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检出抗原,有助于早期诊断。
(2)病毒核酸检测:以 RT-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(咽拭子、鼻拭子、鼻咽或气管抽取物、痰)中的流感病毒核酸。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。
(3)病毒分离:是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。
3.血清学检查:应用血凝抑制试验、补体结合试验等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的抗体,和免疫酶试验测定中和滴度,可检测中和抗体,这些都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。
4.影像学检查: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支气管纹理增多的支气管感染征象,重症患者可出现肺部浸润性病变或胸腔积液,甚至融合成片。
1.隔离:应对疑似和确诊病人进行隔离。当疑为流感暴发时,应及时向疾病控制部门报告,隔离期间避免外出,如外出需按呼吸道隔离要求。隔离病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,隔离期间避免外出,如外出需要戴口罩。
2.对症治疗:可应用解热药、缓解鼻黏膜充血药、止咳祛痰药等。
3.抗病毒治疗:应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。目前常用药物有奥司他韦、扎那米韦、金刚烷胺等。
4.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:注意休息、多饮水、增加营养,给易于消化的饮食。
1.病情观察: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,注意体温、脉搏、呼吸的改变。观察病人有无高热不退、呼吸急促、发绀等。
2.对症护理:病人有咳嗽、咳痰、胸闷、气急、发绀等肺炎症状时,应协助其取半卧位,吸氧,必要时吸痰,及时报告医生处理。
3.疾病预防指导:流感流行时应尽可能减少公众集会和集体娱乐活动,尤其是室内活动。
4.保护易感人群: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。老人、儿童、免疫抑制的病人以及易出现并发症者,是流感疫苗最合适的接种对象。
发热或急性感染期最好推迟接种。严重过敏体质者、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等禁忌接种。
5.疾病知识指导:指导病人减少病毒传播,室内每天进行开窗通风换气,病人使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,衣物、手帕等可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或阳光下暴晒2小时。
Copyright © 2020 新思路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rghts Reserved.
执业医师考试,执业护士考试,医院招聘考试,健康管理师,中医推拿师,育婴师,执业药师考试,执业药师培训,执业护士培训,执业医师培训,医院考试培训
0551-656397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