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,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。传染病均属感染性疾病,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,故不一定是传染病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、乙类和丙类共39个病。
甲类(2个)包括鼠疫和霍乱。
乙类(26个)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、艾滋病、病毒性肝炎、脊髓灰质炎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、甲型H1N1流感麻疹、流行性出血热、狂犬病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登革热、炭疽、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、肺结核、伤寒和副伤寒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、百日咳、白喉、新生儿破伤风、猩红热、布鲁氏菌病、淋病、梅毒、钩端螺旋体病、血吸虫病、疟疾26个病。
丙类(11个)包括手足口病、流行性感冒、流行性腮腺炎、风疹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、麻风病、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、黑热病、棘球蚴病、丝虫病和除霍乱、痢疾、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个病。
1.管理传染源
(1)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,发现甲类传染患者或疑似患者,要求于2小时内上报;
(2)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,发现乙类传染患者或疑似患者,要求于24小时内上报;
(3)丙类为监测管理传染病,要求发现后24小时上报。
(4)乙类传染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、肺炭疽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脊髓灰质炎,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报告、控制措施,为强制管理传染病,要求于2小时内上报。
2.切断传播途径
3.保护易感人群
1.传染源
2.传播途径
3.人群易感性及免疫性
以上的3个基本条件是传染病发生及流行所必备的,缺少其中任何一个,传染病就不会发生。在传染病发生及流行时,打破其中一个,即可控制其流行。
1.有病原体。
2.有传染性。
3.有流行病学特征:包括流行性、地方性、季节性。
4.有感染后免疫。
Copyright © 2020 新思路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rghts Reserved.
执业医师考试,执业护士考试,医院招聘考试,健康管理师,中医推拿师,育婴师,执业药师考试,执业药师培训,执业护士培训,执业医师培训,医院考试培训
0551-656397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