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节 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
来源: | 作者:xsl2002 | 发布时间: 2020-05-21 | 142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一、病因和发病机制

静脉壁薄弱、静脉瓣膜缺陷及浅静脉内压升高,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。

遗传因素、长期站立、重体力劳动、妊娠、慢性咳嗽、习惯性便秘可增加发病率。离心越远的静脉承受的静脉压越高,故曲张静脉在小腿部远比大腿部明显。

二、临床表现和诊断

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,以左下肢多见。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、迂曲。当交通静脉瓣膜破坏后,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:皮肤色素沉着、瘙痒、湿疹和溃疡形成。查体:

(1)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(Trendelenburg试验):病人平卧,患肢抬高,排空下肢静脉血,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,让病人站立,10秒内放止血带,如自上而下出现静脉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。

(2)深静脉通畅试验(Perthes试验):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根部浅静脉主干,嘱下蹬运动1020次,若曲张静脉排空,说明深静脉通畅(阴性),若曲张静脉充盈明显,张力增高,甚至胀痛,则说明深静脉不通畅(阳性)。

(3)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(Pratt试验):抬高患肢,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,从足趾向腘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,再自止血带向下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。让病人站立,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,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。若在两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,则表示交通静脉功能不全。

三、治疗原则

(1)非手术疗法:避免久站、久坐,间歇抬高患肢;患肢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。

(2)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:适用于少量、局限的病变;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,处理残留的曲张静脉。

(3)手术治疗:是根本的治疗方法。凡有症状且无禁忌症者都应手术治疗。手术包括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与曲张静脉剥脱术。

注意,Perthes试验阳性提示深静脉阻塞,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的禁忌证。

四、护理措施

1.促进下肢静脉回流,改善活动能力。

(1)穿弹力袜或扎弹力绷带:指导病人行走时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,促进静脉回流。穿弹力袜时应抬高患肢,排空曲张静脉内的血液后再穿,注意弹力袜的薄厚、压力及长短应符合病人的腿部情况。弹力绷带应自下而上包扎,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,并注意保持合适的松紧度,以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和保持足部正常皮肤温度为宜。手术后弹力绷带一般需维持2周方可拆除。

(2)保持合适体位:采取良好坐姿,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,以免压迫腘窝、影响静脉回流;休息或卧床时抬高患肢30º~40º,以利静脉回流。

(3)避免引起腹内压和静脉压增高的因素:保持大便通畅、避免长时间站立,肥胖者应有计划地减轻体重。

2.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

(1)术后早期活动:病人卧床期间指导其作足部伸屈和旋转运动;应抬高患肢30º;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下地行走,促进下肢静脉回流,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。

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,预防肺栓塞应注意:

①非手术治疗者,从发病之日起应严格卧床2周。

②严禁按摩患肢。

③禁止施行对患肢有压迫的检查。

④出现栓塞的24小时内,病人应:限制自身活动;保持呼吸节律正常;通知医院,等待医治。

(2)保护患肢:活动时避免外伤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,如发现有局部出血、感染和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时,应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。

五、健康教育

1.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,增强血管壁弹性。

2.非手术治疗病人应坚持长期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,术后宜继续使用13个月。

3.平时应保持良好的坐姿,避免久站;坐时避免双膝交叉过久,休息时抬高患肢。

4.去除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的因素: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。

5.保持大便通畅,避免肥胖。